新田岭钨矿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西18km处,为大型夕卡岩白钨矿床,矿区面积21.74km2,累计探明储量WO330.31万t,并伴生可观的锡、钼、铋等矿产。1957年发现有白钨矿矿体,1958~1964年进行普查、详查,1978~1981年进行勘探。矿床规模巨大,白钨矿储量丰富,矿石可选性较好,并可综合回收钼、铋、铍、镓等矿产品,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特大型夕卡岩白钨矿床,可供近期开发利用。
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中部湘桂粤拗陷区、骑田岭花岗岩体东北端与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。区内地层主要是石炭系,其层序和岩性自下而上:下统为岩关阶—下段为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;大塘阶—石磴子段,下部为微晶灰岩,上部为泥质灰岩、中晶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;测水段,下部石英砂岩夹钙质页岩,中部灰质页岩、页岩夹薄层砂岩,上部砂页岩互层夹灰岩、白云质灰岩透镜体;梓门桥段白云岩。中上统为壶天群白云质灰岩(图3.12.5)。矿区岩浆岩为骑田岭花岗岩体,属印支期到燕山早期的产物,主体侵入岩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基,是该区主要成矿岩体。直接控矿构造,为沿花岗岩体边缘凸凹形态的接触构造以及钙质围岩的层间构造。全区共有大小矿体约80个,按其分布空间及控矿因素的不同,分为3个矿带,即Ⅰ矿带:分布于外接触带,矿体规模小、厚度薄,连续性也较差;Ⅱ矿带:产于正接触带,为该区主矿带,钨储量占全矿2/3以上,大小矿体20余个,其中储量达1万t以上的矿体有3个,最大的矿体长1600m,沿倾向控制70~400m,厚10m以上,最厚地段达64m;Ⅲ矿带:主要产于岩体内的灰岩捕虏体中,大小矿体共20余个,其中钨储量达1万t以上的矿体有2个,整体矿带规模仅次于Ⅱ矿带。矿床围岩蚀变发育,主要有夕卡岩化、硅化等。矿床矿石组合,主要为夕卡岩-白钨矿矿石,其次有辉钼矿-白钨矿矿石,辉钼矿-辉铋矿-白钨矿矿石,辉钼矿-辉铋矿矿石,磁黄铁矿-铁闪锌矿石。矿床平均品位(WO3)0.37%。伴生组分:钼0.015%、锡0.025%,以及铋、铅、锌、金、银等。矿床类型为典型夕卡岩白钨矿床。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